养鱼新手必看!鱼嘴巴长毛咋回事?或是这些原因导致
关于鱼嘴巴长毛这个事,其实很多养鱼的朋友,特别是刚开始养鱼没多久的新手们,都会遇到这种让人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情况——好好的小鱼儿,嘴巴那边突然就发现一些白白的、像绒毛一样的东西,看着就挺闹心!鱼嘴巴长毛,咱们一般说的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表现,不是说它们真的像哺乳动物一样会长出毛发那种,而是因为一些病原体感染、水质不好啦之类的原因,导致嘴巴部位出现了像是棉花状的、或者细细绒毛模样的附着物,严重的时候可能还有影响它们吃东西
一般来说,鱼嘴巴长毛主要有这么几个可能性存在:
1. ^真菌性感染 ^;也就是水霉病,这个在水族箱里可太常见了水里面的一些腐生性真菌,就喜欢在鱼体有伤口、或者鱼本身抵抗力比较弱的时候趁虚而入,那嘴巴边上,因为经常要啄食、或者有时候可能一不小心蹭到装饰物啥的有点小伤,就容易被盯上,长出来的那些毛就是霉菌的菌丝体!
2. ^细菌性感染后的并发症 ^;有时候,先有了一点细菌性感染,比如烂嘴病的早期阶段,那鱼嘴巴可能会发炎、红肿,这个炎症厉害了之后,搞不好就会继发一些其他的感染,包括让细菌本身增殖形成分泌物,或者给真菌的生长提供了“温床”
3. ^水质不行导致的脏东西堆积 ^;虽然这种情况不算真正的“长毛”,但如果鱼缸里的水特别浑浊、残饵啊鱼儿拉的粪便啊分解不及时,那这些乱七八糟的有机物颗粒,也可能糊在鱼嘴巴周围,远远看着就跟长了一层灰白色的毛似的,不过这种用个小鱼网轻轻一拨拉,可能就掉下来一些了,这点跟真菌感染的那种牢固附着不太一样。
发现鱼嘴巴长毛,做好这几点能帮上忙:
赶紧把生病的鱼隔离起来!这是必须、立刻、马上要做的!不管是真菌还是细菌的问题,蔓延起来都快得很,你不隔离,它就可能传染给一缸子的鱼!准备个小一点的隔离缸,用原来鱼缸里的水,再加一点点新水,水温跟原来保持一致,别让鱼再受惊、刺激到。
老三样先安排上,就是换水、升温、下盐这老三套!换水,每次换鱼缸总水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差不多了,新水一定要晾晒过,除掉氯气,水温也得调得跟鱼缸里一样才往进加;升温,把水温一点点慢慢提高到28℃-30℃之间,大多数病原体在稍微高点的水温下,繁殖速度就会慢下来;下盐,下那种不含碘的粗盐,别用咱们做饭的食用盐!浓度大概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也就是一升水里面加三到五克盐的样子,盐能降低鱼体渗透压,帮助鱼抵抗病原体
根据具体情况用药治疗比较靠谱!如果看着是那种典型的灰白色棉絮状绒毛,真菌引起的水霉病可能性就最大了,这时候可以用专门治水霉的药剂,比如水霉净、亚甲基蓝这些,严格按照说明书上写的用量来用,千万不能用多了,鱼也怕药害啊如果觉得跟之前细菌性烂嘴有点像,那也可以根据说明书的推荐结合使用一些广谱性的消炎杀菌药物辅助治疗。
一些新手容易搞不清楚,或者容易做错的地方,这里给说道说道:
Q:我家鱼嘴巴上面就一点点白毛毛,看着它还吃点东西,用不用那么紧张?
A:千万别掉以轻心!鱼类生病这种事,你看着好像不严重,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不会自己好起来,只会一天比一天糟!早期发现、早点治疗,它康复的机会就大很多,等它都不吃东西了、病得严重了,那时候再用药,效果就差远,而且鱼也受大罪
Q:是不是只要鱼嘴长毛,我就立刻往鱼缸里下特别厉害的药,药劲越大好得越快?
A:这个想法大错特错!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人还是鱼都一样!胡乱加大药量,或者把好几种药混在一起用,很容易把鱼直接毒死,或者严重破坏鱼缸里本来就脆弱的水质,到时候鱼没病死,先被药死、捂死了,那就太冤枉!一定要按说明书来!
Q:药也下了,隔离也隔离了,第二天怎么还没好,是不是药没用
A:鱼病康复是需要时间的,哪有那么快就立杆见影起效果的神药!你得有耐心,按照药的疗程去治疗,同时保证隔离缸的水质稳定,给鱼一个安静的环境!一般怎么也得三五天、一个星期才能看到明显好转,别一天没效果就急着换药、加药。